返回

大明:我的学生是朱元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章资源再分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任以虚面无表情,缓缓说道:“人人都知晓读书可以翻身,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明朝的普通百姓家里,有多少人,真的读得起书?”

    “书是读书所必须的,但是读书所必须的东西,难道就只有书吗?”

    “十年寒窗固然苦,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这十年寒窗,吃什么,喝什么?”

    “更何况,大明本质上还是以,小农经济为主,如果家中需要供养一个读书人,就意味着,这户百姓的家里,会失去一个劳动力。”

    “纵然即便如此,按照一个,五口之家的规模,供养出一个读书人,也是可以做到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,为什么没有?”

    “因为压在穷人家上面的担子,是可以调整的!”

    “除了田赋之外,还有一样东西叫地租!”

    “而土地的主人,便是士大夫!”

    “他们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,但是人的贪欲是无穷的,他们会本能的把土地的价值,发挥到最高。”

    “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士大夫越有钱,后人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,成为新的士大夫。”

    “而穷人则是生计维艰,活下去都难,更何况是供后人读书了!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,虽然时而有零星的穷人家的孩子,会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,成为一时美谈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绝大部分的土地,财产,仍旧掌握在士大夫的手中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零星的“寒门贵子”不过就是挂在穷人面前的一块饼罢了!”

    房间里的所有人,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。

    士人皆以,耕读传家为荣。

    何为耕读传家?

    不就是收租,读书。

    “砰!”的一声,朱元璋拍案而起。

    “对!就是这么回事!”

    对于任以虚方才所说的那些事情,朱元璋实在是太熟悉了!

    这就是朱元璋当年在凤阳,所遭遇的一切。

    难道佃户就不知道,供孩子读书,可以考取功名,光耀门楣吗?

    知道!

    但是读不起!

    你村里的地主,看着你家的日子稍见红火,就会上门来通知你,明年涨租!

    也正是有这些事情,在屁股后面逼着,才把朱元璋给逼成了,古往今来的第一人!

    朱标的眉头却依旧紧锁:“可是先生,问题在这里,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?”

    任以虚悠悠的长叹了口气道:“首先就是要变革生产力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现象,其实就是小农经济的衍生物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让村里的乡亲们,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,他们便有底气,将孩子送去上学。”

    “村里所有的适龄学子,强制入学,而且一切开支由公家开支,不需要让家里负担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还要将课程的难易程度,依次分级。”

    “终有一天,获得了足够充足教育的穷人家的孩子,便会拥有,取代那些士大夫的能力!”

    “如果可以的话,最好还能给这些穷人家的孩子,发一些吃食。”

    在场的众人无一不是倒抽了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天下所有的孩子,都入学读书?

    这可是当年连孔圣人,都不敢放出来的话啊!

    朱元璋整个人都傻了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现在虽然人口还在恢复期,但大明全域的学龄儿童,起码也有近一千万人!

    寻常人家,供养一个孩子开完蒙,都不是十两银子之内,能解决的事情。

    即便是朝廷缩减缩减,一个孩子五两银子,那这也是五千万两银子了!

    朝廷还得包吃包住!

    每天人吃马嚼,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!

    这不就等于说是,大明替全天下的百姓,养三年孩子吗!

    朱元璋都不由得的“咕噜”一声,咽了一大口口水。

    虽然朱元璋知道,这对于朝廷来说,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但是老朱也同样知道,自己一旦做成了这件事,自己将毋庸置疑的,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!

    甚至是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!

    不心动是假的!

    但是钱从何来?

    朱元璋深吸了一口,看着任以虚苦笑道:“可是任先生,公家若是出不起这笔钱呢?”

    任以虚淡然道:“老爷子,您觉得,公家的作用是什么?”

    朱元璋闻言一怔,有些疑惑的喃喃道:“公家的作用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保护咱村里的乡亲们,不用被别的村欺负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谁家有难处了,公家可以帮衬一把。”

    “再有就是一些,零零总总的活,得有个人出来干着,帮着咱乡亲们,把这个村子给管好。”

    听到老爷子的话,任以虚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道:“不,公家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,其实是再分配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

第10章资源再分配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